前一陣子,是孩子們期中考的日子,我聽到了一個有關考試的故事。
朋友的女兒在考前看起來漫不經心,她一直很擔心女兒的成績,尤其是數學,因為女兒口口聲聲說數學都不會,可能會考不及格。結果,考試成績出爐,朋友的女兒竟然考了95分,但她的好朋友卻考了全班最低分,忍不住當場放聲大哭,她想過去安慰好朋友,老師卻說:「不用理她,她活該,妳們這些成績好的趕快出去玩,她這種上課不認真、考前也不複習的人不值得關心。」老師甚至還當眾說出她的分數,放任班上的男生取笑她,這下,那可憐的孩子哭得更傷心了。
朋友說,女兒這次的成績非常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老師不敢相信這個平時上課常常恍神的女生,竟然會是一匹黑馬,對她的態度立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但朋友的女兒並沒有因為受到老師的肯定而認同老師,反倒對於老師對成績不好的同學極盡嘲諷與輕蔑感到義憤填膺。朋友覺得很欣慰,不是因為女兒得到好成績,而是女兒對考不好的同學富有同理心,對老師的做法也有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不受外界評價的影響。
其實,我能夠理解老師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但畢竟以成績來打擊學生的自尊實不足取,就算認為學生不夠認真向學,也應引導學生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以落井下石的方式來否定學生的價值,更何況學生的學習成果低落背後的因素未必是不夠努力,也許是家庭狀況不佳、學習方法不對、情緒管理有問題、上課聽不懂,甚至是單純的視力不好,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我在想,這次朋友的女兒在老師眼裡是一顆閃亮的新星,下次如果成績下滑,會不會又成了老師的眼中釘?我並不擔心她,因為我知道朋友會陪伴與支持自己的孩子,但其他的孩子呢?當他們在學校因為成績不好而遭受老師的攻擊與貶抑,回到家裡,他們的父母會安慰和鼓勵他們,還是再給他們補上一槍?孩子需要學習讀書方法與情緒管理,認清與承擔自己的責任,但大人給他的是責難與處罰,這就像是餵馬兒吃肉,給錯食物卻怪馬兒不肯吃、沒力氣,殊不知要讓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吃草呀!
孩子考壞了,不妨問孩子幾個問題:「你對自己的成績滿意嗎?」「你覺得自己有盡力準備考試嗎?」「你看到這個分數有什麼感受?」「你覺得自己下次可以怎麼做?」「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忙嗎?」如果孩子不習慣這樣的對話而一時之間難以回答,可以試著幫孩子說出來,比方說:「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會覺得很難過。」、「如果是我,我下次會想要提早準備。」、「我小時候也曾經考不好,後來我覺得上課專心聽講有很大的幫助。」而後,別忘了跟孩子核對:「你是這種感覺嗎?」、「你覺得呢?」、「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因為這只是一個引導與示範,目的是在幫忙孩子覺察和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與想法,不是在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而是讓孩子為自己想辦法,對自己負起責任。
當然,這必須是在擁有平靜與開放的內在狀態之下進行,如果自己的心裡還有情緒,或是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答案,則不適用這個方法,因為那會成為質問與說服,而不是了解與溝通,自然也就無法收到真正的效果。
作者|Laurie
※「原文刊登於合作夥伴敦煌書局愛讀家,皆已獲得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