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繪 108 課綱】面對假新聞,如何培養孩子的媒體識讀能力呢?(資訊&品德篇)

By 2019-08-12 12 月 28th, 2021 小學生, 文章, 英閱二三事, 讀繪108課綱

在教學現場感受到家長對於 108 課綱很焦慮,而所謂的 19 項議題,又該如何加強呢?

其實,有時候,閱讀就是為了開心的「閱聽」,只有開心的閱聽,後續的所有的良性副作用才能發生。為什麼是「閱聽」呢?我家小犬可以獨立閱讀此書,但他還是喜歡聽我唸給他聽,聽著聽著,偶爾他提問,偶爾我發問(但建議盡量不做太多發問,以免會有被考試或做功課的感覺)。只要他問,我就可以趁機做一些深入的討論,有時再找相關的繪本、影片、新聞給他看,再做延伸討論。

認真觀察生活,議題無所不在。打開電視或廣播、翻開報紙、瀏覽網路社交媒體…等等,處處是議題。很多時侯,因為生活的忙碌,我們快速的瀏覽標題,就以為自己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但,這是真相嗎?真相是什麼?如何判斷什麼是真相?在你我的眼中,真相是一樣嗎?

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取得格外容易及迅速,世界任一個角落發生的事,幾乎可以同步取得資訊。但是,你有想過你看到的資訊都是真的嗎?即便是第一手的畫面和文字,都是被某人篩選過的;那為何要這樣篩選呢?是否有預設立場呢?是否有特殊目的地進行篩選或撰稿呢?

過去二、三年來,在世界各地發生的諸多事件後,讓我們察覺假新聞無所不在,它對好幾個國家的政權引發諸多危機,讓民眾對法治、人權、科技和資訊都產生疑慮,。如:英國的脫歐公投、社交媒體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扮演的角色…等等,因此養成媒體識讀能力變得格外重要。我們大人都要花費許多力氣去多方查證了,更何況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因此,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媒體識讀能力呢?


我選擇使用孩子熟悉的閱讀,來解釋這個抽象的能力。在這以《The True Story of Three Little Pigs》 這本書來舉例。在孩子低年級時,我們曾經共讀此書,但當時他太小,我們沒有多作討論。進入高年級後,決定一起針對此書進行比較深入的討論,除了媒體識讀的能力外,同時培養批判性思考。為了不影響客觀性,我先請他自己再看一次,看完以後問他這故事在講什麼。

以下是我(以老木顯示)和孩子(以小犬顯示)的討論過程。

小犬:「有些新聞不一定是真的」

老木:「為什麼不一定是真的?」

小犬:「因為記者比較喜歡刺激的故事。」

老木:「為什麼呢?」

小犬:「因為借糖很無聊啊。」

老木: 「還有呢?」

他不解。

老木:「再看一次那頁的圖。」

他還是不解。

老木:「受害者是什麼動物?」

小犬:「三隻小豬啊。」

老木:「那記者呢?」

小犬:「對厚,記者的影子也是豬耶。所以他們會幫助同類。」

接下來我們開始再次共讀這本書,一頁一頁的找其他線索。

老木:「你有沒有覺得這本書的整個色調比較不一樣?」

小犬:「對啊,比較dark! 」

(老木心想,太棒了,因為這是一本很黑色幽默的童書啊。但我並沒有特別解釋這點,我只想透過提問讓他習慣閱讀的時侯注意構圖和色調)

老木:「你看這裡,大野狼的漢堡裡有小動物耶。」

小犬:「狼本來就應該吃動物啊,牠又不吃菜。」

老木:「所以大野狼吃三隻小豬很正常吧。」

小犬:「誰叫他們不認真工作。」

老木:「為什麼這麼說?」

小犬:「前面兩隻小豬沒有認真蓋房子啊。」

(媽媽強忍住想機會教育他一番的衝動??)

老木:「你看這警察??」

小犬:「很像港警。」(可見平時的新聞討論有用)

最後,我們覺得大野狼自己的說法也不一定是真的,但至少提供我們另一個思考觀點。因此,在閱讀任何形式的文章時,都要去想這故事有沒有可能有另一種角度;當我們讀到的是與自我認知截然相反的內容時,又該如何去查證呢?這本書的封面特意做成日報 (Wolves Daily) 的樣子,似乎也在暗示著,即使是所謂的「報紙」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生活處處是議題,但繪本是相較安全的媒介來引發孩子對這些議題的動機或興趣,久而久之,有時候孩子會比我們大人更先發現作者隱藏在書中的訊息呢!因此,提問和閱讀才是關鍵,只有大量的閱讀和討論,孩子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內化這些所謂的議題,並進而自行進入更深入的研究。

書籍資訊:
The True Story of the Three Little Pigs (ISBN:9780140544510)
#資訊教育議題 #品德教育議題

立即一次打包完整 108 課綱「議題嚴選書單」
書單索取傳送門→ https://supr.link/Atqz8

 

作者簡介|葉采旻 Sandy

  • 文藻外語大學英文系講師
  • 搜羅繪本二十餘年的閱讀推廣者
  • 結合 STEAM、繪本與桌遊的師訓課程深受好評

Leave a Reply

限時熱賣中

   

限時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