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戲劇裡更敢說真話?教育劇場是情緒的地圖,也是孩子語言的橋樑!

孩子在戲裡,比在現實裡更敢說真話。」因為在劇場的安全情境中,孩子可以同時練習兩件事——看見別人的心,也看見自己的心,《故事方舟》劇團創辦人蕭兆宏老師一開始便這麼說。

「生活本身就是一齣戲。」蕭老師投身教育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以下簡稱TIE)已 16 年,深深感受到戲劇不僅是表演的藝術,更是一種教育、療癒與自我覺察的媒介。

TIE 的設計從來不是把道理說給孩子聽,而是創造參與與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在體驗中承擔後果、經歷修復。蕭老師建議以下三個步驟:

戲劇的力量在於距離與投射。當孩子看見角色的掙扎時,會反思「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這正是社會情緒學習(SEL)的核心:在安全的情境中練習,並把經驗帶入日常。

從唱歌給孩子聽,到在崩潰時把自己抽離,想像正「演一場戲」,都是一種自我療癒。他更是曾陪伴一位剛失去親人的孩子,透過編故事找到情感出口。

蕭老師引用了張曉華教授的觀點:「戲劇要學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TIE 不追求標準答案,而是幫助孩子透過體驗累積生命經驗,因為唯有經驗能啟動真正的創造力。

在戲劇裡,孩子學會語言,也看見自己

這次《TIEC³ 敦煌創意實驗教育劇場》「海盜傳奇」故事裡,每個人物都代表著夢想與不得不面對的處境,也映照孩子內心的矛盾。

蕭老師指出,憤怒常是最外顯的情緒,壓抑與焦慮背後其實都源自於投射。透過靜心與戲劇練習,家長能學會辨識情緒,並引導孩子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地圖」。TIEC³ 課程更將英語學習SEL(社會情緒學習)結合,讓語言教學與心理療癒並行。

「看→演→說」讓英語聽說讀寫有了真實用途,而故事中的「選擇→後果→反思」則讓 SEL 的能力,在每一次台上台下的互動中練習著。

孩子在戲劇裡敢於投射自己,也能從角色的抉擇看見關係的複雜,並思考「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

蕭老師也分享自身利用戲劇來彌補原生家庭的影子、進行自我療癒、培養對孩子的耐心,以及如何用「身教」示範修復與放手。

「我不喜歡演戲,但生活中其實每個人都在演戲。」蕭老師笑說。因此,透過戲劇不僅能讓孩子學會語言,也讓他們在安全的情境中擁抱創傷、學會溝通,最後看見更強大的自己。

戲劇是情緒的地圖,也是語言的橋樑

「故事與劇場沒有優缺點,只有特點。」蕭老師強調,家長其實可以透過講故事來開啟 TIE(教育戲劇)的溝通。孩子在投射角色的過程裡,往往會流露出內心的想法與情緒。以下提供「五四三親子共讀」引導方式:

當舞台亮起,孩子的心也開始發光

「演員必須對生命有熱情,才能與孩子共感。」蕭老師說,看戲劇、演戲劇,都是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理解情緒的過程,套用在親子溝通上,更是能引導孩子的最佳溝通管道!鼓勵帶孩子進劇院,絕對會是影響他們一輩子的學習體驗!

受訪者簡介|蕭兆宏 Joshua Hsiao

  • 故事方舟劇團創辦人
  • 中英語言學、兒童語言障礙、戲劇教育專業
  • 資深英語、戲劇培訓講師
  • 超過 1000 親子教育劇場演出經驗

Leave a Reply

限時熱賣中

   

限時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