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家庭聚會或是和朋友吃飯的場合,總會被問到「你英語這麼好,怎樣才可以和你一樣?」而我的直覺回答通常都是「多看多聽自然會進步」這種有點籠統的答案,為了與更多學習者分享,這篇文章就來梳理我的學習歷程,希望能提供有效學習之道。
在開始分享我的學習經驗之前,必須先說,在考完大學學測後,我個人在接觸英語「學術面」的進步可以說是近乎停滯,取而代之的是「娛樂面」及「生活面」的英語。
時間倒退到 18 年前,當時才小學二年級的我,距離學校的英語課還有一年,但我已開始在連鎖兒童美語補習班學英語。在認真學習英語之前,先吸引我的是,發現「一樣的事物,卻有一群人用完全不同的聲音話語在溝通」的新鮮感。在想了解並想成為這群人中一份子的心情之下,我很快地進入快樂學習英語的旅程,開始寫英語、說英語。在當時心中的感受就如同,社群軟體剛開始流行時,搶先別人使用的那種潮流感,帥慘了。
接下來這 18 年,隨著網路與電視的發達,世界各地的多媒體在亞洲也能第一時間接觸到。喜歡音樂和電影的我,很快地就被英語乘載的內容所感染。還記得泰勒絲《無懼的愛》專輯剛剛發行時,我一聽就深深地著迷,一心想要跟著唱這些青春浪漫的歌曲。於是我買了專輯,回家把 CD 放進播放器,最重要的是,我打開歌詞本,就算節奏跟不上也試著一邊看一邊唱。中間遇到不會的單字,那些單字就像一道門,把我跟泰勒絲最想傳達的情感隔絕。一心想了解單字的意思及歌詞的完整內容,我把這些單字一字一字抄在小紙條上,整理了起來,一邊寫上中文的意思。最後我了解了每一首歌從頭到尾的意思,連續聽聽唱唱了好幾個月,而當時抄下的 20 多個單字也在不斷重複聆聽歌唱地過程中,很容易地就記下來了。
除了音樂,電影和小說也是我學習英語的強烈動機。不同於音樂強調語言的聲調節奏,電影和小說讓我能對歐美文化更全面的認識。從早期的牛仔到後來的仕紳,再到現在的犯罪現場與漫畫英雄。另外,電視中那些在美國城市裡的公寓生活瑣事,都傳遞著在遙遠地方的故事。而我就因為對這些故事充滿了興趣,所以在接觸英語的過程中感覺到非常快樂。
透過影視媒體來學習英語其實和用音樂的方法類似。剛開始看時,基本對話大致上都可以聽得懂,但是對於偏向某些專業領域的單字,剛開始雖然會不知道意思,但因為這些單字在劇中會不斷的重複,所以在知道意思之前,我就已經可以先把這個單字的聲音給記起來了。用普遍大家最常看見的犯罪現場的劇來說,那時候我在看的過程中特別聽見了像是 alibi, autopsy, interrogation, lieutenant, sergeant …等等的單字,在當下當然沒辦法正確拼出來,但後來聽了很多遍之後透過拼音去慢慢搜尋,知道這些單字意思的時候,這個單字也就已經算是記起來了。建議是在觀賞的過程中可帶上耳機,讓自己可以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去聆聽對白,透過這樣可以加強聲音的記憶,在聽到不認識的單字重複出現的時候也會比較容易意識到「喔!這個單字剛剛有出現過」。
現在工作之餘,我仍然聽音樂、觀賞影劇。 Youtube 首頁每天必定出現的科技產品評論、電影討論、脫口秀,或是手機 Podcast 一大串有趣的英語節目。當然如果可以出國去英語國家看看,那種最直接的感覺可以讓人更有具體感覺「英語生活圈」是甚麼樣子。不過在感覺並了解之後,是否還能讓那樣的氛圍留在身邊?應該讓接觸英語的時間拉長,這樣看到英語也不會感到緊張陌生,反而是有種自然熟悉的感覺。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回答「多看多聽」就是我精進英語最貼切的寫照。從一開始的新鮮感,到後來產生的興趣連結,現在則是把那樣的英語生活圈氛圍留下。或許這樣的方式在面對考試壓力時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我也曾體會過「死背硬記、考完忘記」的感慨。但是,學習語言的道路是長遠的,我認為打造自己的英語生活圈,培養興趣與習慣能夠不只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可以讓自己用寬廣一點的視角來看世界上所有有趣的事物喔!
作者簡介|唐浩維
- 英語閱讀愛好者
- 多益 935 金色證書
-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