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私筆記】從「英語偏食症」發掘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之道!

By 2020-01-21 11 月 18th, 2020 中學生, 學霸私筆記, 文章

艾瑪華森(Emma Watson,飾演哈利波特中的妙麗 )在時代雜誌 (TIME) 專訪中宣稱自己是一位文藝復興人 (Renaissance Man)。這是源自於華森對於身邊的各種事物、領域都充滿好奇心,且非常積極的去嘗試、探索各種領域,女神妙麗設立的榜樣怎能不效仿呢?事實上,我是一個好奇寶寶,對於諸多領域從小都頗感興趣,但前提是:不要考試都好!就一個長遠的學習曲線來觀看,這真的不是一件壞事,為了逃避考試我所觸及的書目、電影相當廣泛,且在探索課本之外的同時,我的英語能力又更上一層樓。

首先,我得澄清一件事情:著重英語相關的學習從來不是造成我成績不好的主因。但在很多時候,他替我的成績進行了許多次「助攻」!譬如我的歷史一直都是靠閱讀各種原文野史來輔助我讀正史,而生物和化學則在跳過令人尷尬的翻譯內容而用英文來看專有名詞後,終於有所進展。任何成績不夠好的表現,都是立基在我不想讀,從來都不是因為要讀英語所以犧牲其他科目。因此,在大學之前,我從來沒有真的好好「讀書」,即使是培養英語能力,也絕不是透過「背多分」的管道奠定基礎。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我可以說是一個不稱職的學生,在最講究成績、升學的國高中六年,我努力的在逃避讀書———努力的透過「看書」來逃避升學的壓力。

可惜,當你誠心誠意的「放棄」在乎升學的時候,身邊的人未必誠心誠意的祝福或者接受你放棄。求學過程中,因為英語超好,所以我常被人誤以為是ABC,相當困擾!加上其他成績相當「不怎麼樣」,所造成的對比,使得我的優勢與劣勢均成為眾人稱讚和攻擊的焦點,讓我總覺得自己在群體之間顯得格格不入。經過這一段黑暗的求學時期,回頭想想是因為在台灣的就學環境中,對於「好」或「聰明」的定義欠缺討論,甚至只有一種定義:學業成績好。

很多人以為我呱呱落地的瞬間就可以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這聽起來很荒謬,但是這種人還不少),或是覺得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讀」英語,所以英語才這麼好, 因此大家很喜歡問我:如何平衡這一切?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我從來不覺得是在讀英語,我只是很愛看書。 和其他幾位【學霸私筆記】作者一樣都是靠自己認定的「娛樂」為學習媒介來耕耘語言能力的,所以我從來沒有需要在學業和英語學習中「取得平衡」,因為我根本就已經在用自己的方法學習並探索。與其說平衡學業,其實最大的挑戰是和環境中的「人」以及「自己」找到一個安全的相處方法。
(閱讀更多推薦文章:學長姐的學霸筆記)

對於青春時期的孩子也剛好正面臨升學考試,需要的是如何發掘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如何定位自己以及發展出不偏離社會大眾能接納的行為表現。英語好這件事在我的求學過程中扮演者另一種審查機制,不停的提醒我反思、檢視並探索自己,並在自我和環境中取得一個能夠兼具「生存」及「快樂」的平衡。而我面對的方法,隨著年齡以及環境的變動應對的方式也不太一樣。唯一不變的是,不論環境及時間的有多令人挫折,英語學習甚至從事教學後所習得的知識、道理都是支持我繼續探索、繼續面對挑戰最大的精神調劑及動力。

作者簡介|Sydney Weng

  • 世新大學新聞系、英語系雙主修
  • 榮獲教育部跨國培育計畫赴美就讀獎學金
  • Smart Kids 美語學校年度成果發表藝術總監

Leave a Reply

限時熱賣中

   

限時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