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愛悅讀】培養孩子的英文閱讀力:繪本挑選與共讀(學齡前篇)

學齡前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讓孩子越早開始接觸閱讀,對文字理解及語言運用能力就會越好。面對這門「閱讀課」,父母該如何入門,引導小小孩踏進閱讀世界?讓小Jo老師透過深入淺出的說明,幫助爸媽在共讀的路上順利向前!

親子共讀英文繪本時,首要任務除了選擇適合的讀物外,也可以透過好玩有趣的互動方式,讓閱讀時光更加美好!這篇文章將針對學齡前英文繪本選擇及共讀技巧,帶給家長們一些建議,並會以三本繪本作為實例,示範如何在共讀過程中與孩子交流。

【英文繪本挑選】
對學齡前還不識字的小小孩來說,繪本就像玩具,而爸媽陪伴看書的時光,就像一場好玩的遊戲。孩子們除了愛看繪本裡的圖片外,還喜歡摸摸書、翻翻書,對書做各種探索。在這個階段,各式翻翻書、拉頁書、觸摸書及硬頁書,讓孩子有機會動手玩玩看的讀物,都是極佳的選擇!

在這個啟蒙階段,家長可以選擇以「基礎認知 (first concepts) 」為主題的繪本,帶領剛接觸英文繪本、語言能力有限的孩子,邊讀邊認識數字、顏色、形狀、相反詞等主題的英文詞彙。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故事情節單純」、「圖畫與文字呼應性高」或「句型重複性高」的繪本,讓孩子較容易理解故事內容,順利踏出英文共讀的第一步。

如何帶著小小孩一起讀?運用共讀技巧,與孩子共度美好閱讀時光!

【英文繪本共讀技巧】
技巧1 :家長可以直接朗讀故事,同時和孩子互動,像是問孩子和故事有關的問題。這樣不僅能確定孩子聽懂故事的程度,也能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技巧2:
家長也可以直接打開書,和孩子一起看看圖,鼓勵他們想想看、說說看,從中觀察到了什麼?畫面中發生了什麼事?
技巧3:
進一步請孩子猜猜看故事接下來的發展,引導他們發揮創意編出自己的故事。

【推薦繪本及共讀建議】
1.《I thought I saw a …》系列 –  Templar Publishing

此系列為「硬頁推拉操作書」,很適合學齡前幼童的小手操作。每本書以一種動物作為故事主角,讓孩子透過動手操作書中機關,找出動物躲藏的地方。每頁只有一句簡短的英文句子,而且會不斷地在故事中重複。

《I thought I saw a … Penguin!》為例:
左頁的句子皆為:「我以為我看到一隻企鵝…」(I thought I saw a penguin…)
右頁則是一句問句:「企鵝是不是躲在太陽傘下?」
(Is it behind the sunshade?)

企鵝到底躲在哪呢?讓孩子拉拉看小機關,把企鵝找出來吧!

書末的左頁則是「我就知道我有看到企鵝…」(I knew I saw a penguin…)
右頁:「啊哈!企鵝在這裡呀!」(Here it is!)
大方地在頁面上秀出企鵝,不再隱藏!

動動手、拉拉看,看看企鵝在做什麼呢?

在孩子眼裡,這類的書是好玩的玩具,看到書便會迫不及待想要動手玩一玩。這時候建議家長不要急著「講故事」,先讓孩子玩一玩,滿足一下好奇心,或請孩子先觀察一下,找找看右頁的企鵝躲在哪裡,然後再動手操作機關,看看自己猜的對不對。

2.《Paper Peek: Colours》- Walker Books

此書為「硬頁找找書」,內容以基礎認知為主題:顏色、數字及生活常見物品、動物等。雖然書本身的故事性不強,卻很有層次,適合學齡前各年齡層的孩子。
這本書介紹 9 個顏色,每個顏色由 4 頁組成:第一、 二頁為「顏色+物品」的文與圖,左頁為文字「 Red Apple」,右頁為對應圖。

第三、四頁則為進階的找找頁,左頁為「Can you find…?」頁面,列出數量分別為一到五的五樣物品,這些物品會隱藏在右頁滿滿的小圖示中,孩子得從中找出左頁指定的物品。

家長與孩子共讀這本書時,可以「分次」、「分層」閱讀。跟年紀較小的小小孩或是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孩子,可以只先讀每個顏色的頭兩頁,讓孩子熟悉顏色及對應物品的英文說法。之後,再透過觀察右邊有挖洞的頁面,問孩子從中看到了什麼小圖案。

這裡的進階讀法則是翻到「Can you find…?」頁面,讓孩子按圖索驥,從右頁找出左頁有列出的物品,或是更挑戰一點,先遮住左頁,讓孩子看著右頁說出物品及數量。 家長可透過「What do you see?」 或「How many … do you see?」等問句提問。 最後,還可以請孩子找出沒有在左頁出現的「隱藏版」物品。

這類的找找書很好玩,但家長要拿捏一下每次讀的量。每次讀一、兩個單元剛剛好,尤其適合結束在孩子覺得意猶未盡、還想再繼續讀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口氣全部讀完,這樣會找得太累而且傷害眼睛,反而造成反效果。

3.《Square》- Walker Books

《Square》是凱迪克獎得主 Jon Klassen 和 Mac Barnett 的知名作品【形狀三部曲】的第二部。
這本獨特有趣的「形狀」繪本,不同於前面介紹的操作書及找找書,
《Square》的故事性較強:
主角 Square 每天會從洞穴裡,把正方形的石塊搬到山上。有一天,他在搬石塊的途中遇到了 Circle,Circle 讚嘆 Square 是個「雕刻天才」,希望他也幫自己刻一個圓形的石塊。

Square 熬夜在雨中一次又一次努力刻著,
可是無論他怎麼試,就是無法把正方形的石塊雕刻成圓形。
最後,他因為體力不支,倒在水窪中睡著了。

隔天, Circle 來找 Square 的時候,Square 並沒有完成圓形的作品,
但當 Circle 站在水窪中看見自己的倒影時,
她驚呼:「太完美了!你真是個天才!」,
然後就心滿意足地離開。
但… Square 真的是天才嗎?

這本故事性強且帶點哲理的繪本,很適合拿來和孩子共讀及討論。在共讀過程中,家長可以邊讀邊請孩子猜猜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也可以問孩子如果他們是 Square 的話,他們會怎麼做。和較無英文基礎、無閱讀經驗的學齡前孩子共讀這本書時,家長可以多利用和文字呼應的插圖,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互動時,不妨可以請孩子直接從圖文中找到線索,詢問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為什麼 Circle 看到 Square 在搬正方形石塊時,會稱他『天才雕刻家』?」
(因為 Circle 以為正方形的石塊是 Square 刻出來的。)

「Square 最後並沒有成功地刻出圓形石塊,那為什麼 Circle 仍稱他是個天才,而且相當滿意成品呢?」
(因為 Circle 以為水中的倒影就是 Square 的作品。)

和閱讀經驗較豐富或大一點的孩子共讀此書時,則可利用故事最後的開放式結局:「“You are a genius,” said Circle. But was he really?」,詢問孩子的看法、進一步討論。共讀時,帶著孩子邊讀邊思考,除了能讓孩子仔細觀察、讀出故事寓意外,還能藉由討論故事裡的角色及情節,讓孩子換位思考,練習表達自己的看法。

透過共讀不同類型的繪本,能讓孩子有機會接觸豐富的語言刺激,亦能從共讀過程中,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這篇文章分享了如何幫小小孩挑書及運用共讀策略,下篇文章將針對學齡期孩子,提供實用共讀建議,敬請期待!

【書籍資訊】

作者簡介|涂怡年 (小Jo老師)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心理碩士、賓州大學英語教學碩士
  • 現任「Jo是愛繪本」版主及兒童英文繪本班、成人繪本講座師訓講師
  • 從事英語教學工作長達十餘年,致力於推廣英文繪本閱讀

Leave a Reply

限時熱賣中

   

限時熱賣中